服务热线:
急救电话:
近日,一位身高1.63米、体重高达80公斤的患者带着困扰几年的肥胖问题,来市中医院找到治未病一科主任柴坤。令人欣喜的是,患者服药两周后体重即下降5公斤!这一显著疗效不仅让患者重获信心,更展现了中医辨证施治在减重领域的独特优势。
一、中医如何看待肥胖
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肥贵人则膏粱之疾”,指出饮食不节、过食肥甘厚味是肥胖的重要诱因。
中医认为,肥胖并非单纯的“脂肪堆积”,而是体内气血、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。
当今社会物质丰富,肥甘厚腻常有之,再加上电的发明使夜晚可以如昼,让人兴奋,阳气难以入阴久而导致人体阴阳气血失衡。
二、体质失衡是关键
中医结合体质学说,现将肥胖分为以下类型:
1、痰湿型:肥胖松软、易水肿、乏力、不欲动、舌苔厚腻等(常见方剂:二陈汤、五苓散、平胃散、六君子汤、温胆汤) ;
2、湿热型:面部油腻、身困、口苦、便秘不畅等(适用三仁汤、葛根芩连汤、龙胆泻肝汤、茵陈蒿汤、防风通圣散) ;
3、脾虚型:肌肉松弛、易疲劳、活动气虚喘等(推荐参苓白术散、四君子汤、补中益气汤) ;
4、气滞血瘀型:局部肥胖、皮肤暗沉、舌及舌下静脉淤血等(可用血府逐瘀汤) 。
提示:以上专业诊断,需由中医师通过舌诊、脉象等综合判断,避免自行用药导致偏差。
三、中医药物治疗
中药减肥需以体质为本,采用内服+外治+饮食+运动的综合方案,建议每2周复诊调整药方。初始阶段月减2-4斤为安全范围,过度追求速度易反弹。
1.合理饮食调理饮食基础,清淡饮食
原则:减少高糖高脂,增加膳食纤维(如燕麦、芹菜、山药等)。
药膳推荐:冬瓜薏米汤(利水消肿)、山楂陈皮粥(消食化积)。
2、积极运动锻炼
每周3次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,配合八段锦、太极拳调节气血。
3. 情志调节
疏肝解郁压力大、情绪焦虑易致肝气郁结,引发“压力性肥胖”。
建议:睡前按揉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间),疏肝理气。培养兴趣爱好,避免情绪性进食。
4、外治辅助法
针灸是中医减肥的“明星疗法”,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内分泌、抑制食欲。
常用穴位:中脘(健脾胃)、天枢(通肠道)、丰隆(祛痰湿)、带脉(瘦腰腹)。
居家按摩法:每日按压足三里(外膝眼下3寸)3分钟,增强脾胃运化能力。
5、注意事项
禁忌人群:孕妇、哺乳期、严重慢性病患者禁用减肥中药。
周期控制:连续用药不超过3个月,需间歇调整。
副作用监测:出现腹泻、心悸等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6.效果巩固重维稳期
改用健脾益气类中药(如四君子汤)调理3个月。
生活习惯:保持每日7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导致代谢紊乱。
7.常见误区
(1) 追求速效:中医减肥不求速度,而讲持久,重在调理体质,反弹率低。
(2)过度节食:长期饥饿伤脾胃,可能越减越虚、代谢下降。
(3)滥用“泻药”:短期减重实为脱水,长期导致电解质紊乱、肠道功能受损。
四、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
适合:单纯性肥胖、产后虚胖、代谢综合征早期(如高血脂)人群。
慎用:严重心脑血管疾病、重度糖尿病患者需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关键提示:减肥前建议先做体质辨识,避免盲目跟风!
每个人的肥胖都可以追溯到长期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饮食,中医疗法可以帮助我们规正对食物的正常感受(饥饿感),不只是解决表象肥胖症状,更通过体质调理实现代谢重建。
科学的减肥是医患共同努力,让身心恢复对食物的正常感受,恢复健康的饮食习惯,中医“整体观”能为现代慢性病管理提供传统智慧的新“解法”。
上一篇: | 没有了 |
下一篇: | “爱卫新篇章,健康‘心’生活”--驻马店市中医院开展爱国卫生月宣传... |
急救电话: 0396-8220120 2816875
业务咨询电话: 0396-8220265
医院总值班电话: 0396-8220300 传真: 0396-2816462
地址:河南省驻马店市解放路西段895号
网址:www.zmdszyy.cn